网络数据包的结构: 以太网头+IP头+TCP头+数据
以太网层三种:802.2 802.3 和Ethernet II (EII),前两种是IEEE关于以太层标准协议,EII虽不是
标准协议,但是确实最常见的,几乎所有的设备包括Win都是用EII协议来传输IP包.
EII头反应了MAC(媒体访问卡)地址,用来识别具体设备,关于以太包的数据结构为:
6字节的目标MAC地址--6字节的源MAC地址--2字节的下一层协议标识符--
46~1500字节的数据载荷--4字节的校验和.
关于以太网地址(MAC):由六个字节构成,其中前三个字节是供应商代码(例如:00:00:0C代表思科公司)后三位
代表设备序列号,保证硬件不重复.同时,以太网地址允许广播和多播地址,在广播地址,所有的目标地址均为FFFFFFFFFFFF
在以太网上的所有设备必须接受.而以太网的多播地址则要求具备一定的格式,例如惠普设备
地址为:0D-1E-15-BA-DD-06.
以太网的协议类型:EII与802.2/802.3的差别就体现在协议类型字段,802.2/802.3所用的2字节
用来反应以太网包的全尺寸,而EII则用这两位字节来表示下一个协议的类型.例如:IP->0800;
ARP-->0806;IPV6-->86DD等.
IP层:[version Header Length]:[服务类型]:[全长]:[全长]:[标识]:[标识]:[标志旗 碎片偏移]:
[碎片偏移]:[TTL]:[协议]:[ip头检查]:[ip头检查]:[资源地址][资源地址][资源地址][资源地址]:
[目标地址][目标地址][目标地址][目标地址]?[选项]
关于地址字段:以太网地址可以很好的描述局域网内设备,这需要使用ip地址,IP地址可以分为三段
高位段(1-4)决定网络类型(A-D),中位段(7,14,21,0)决定网络地址,末尾段(24,16,8,28)决定主机地址
关于IP地址分类:A类:0.*-127.*;B类:128-191;C类:192-223:D类:224-254,其中D类又细分为D1:224-239(多播地址)
D2:240-255(实验性网络)
关于子网掩码:每个网络分类可以继续分出子集,子网掩码就是用来子集规则.对于B类网络就应该有255.255.0.0的掩码
来说明上16用来描述网络,后16位用来描述设备,由此130.100.1.6与130.100.10.5就在同一个网络内.同时还可以给掩码的
低位来增加占位对于130.100号段的网络如果使用255.255.255.0这个掩码,那么ip地址的第三个字节就用来描述网络
这样130.100.1.0与130.100.10.5就处在两个不同的网络中.而ip地址最后一个字节的255保留为广播地址.
关于碎片旗:关于ip包的复杂度是有其尺寸引起的,IP包的最大尺寸为655536个字节,对单个包而言这是个巨大的
数字,对于一些低级的传输(如以太网传输最大只有1500字节),因此需要把ip包打碎后传输,到目的地在整合成完整的
ip包,碎片化过程有三个要件构成:1.碎片旗2.碎片偏倚3.标识符字段.关于令旗有三位构成:第一位为0保留,第二位确定是否可碎片化
第三位确定多重碎片化开启.而标识符来识别每一个包.
[▲]服务类型字段:该字段有一个字节(8位)来表达,其中3位作为优先级字段,1位标记延迟正常/低延迟;一位来标识正常/高
速率,一位用来表示正常/高可靠度;2位保留给未来.关于优先级有Routine常规,Priority优先,Immediate立即,Flash闪速
Flash Override 闪覆盖,CRITIC/ECP关键 互联网控制\网络控制.
关于IP的协议字段(10进制):1--互联网控制消息(ICMP),2--互联网群组消息(IGP),3--传输控制(TCP),4--外部网关(EGP)
内部网关(IGP),用户数据表(UDP),
咨询电话
0371-68632068